9月1日,我市139.9万学子、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将迎来开学。
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召开2020年秋季中小学校全面开学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目前开学各项准备工作正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学生在校园内
无需佩戴口罩
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池富介绍,根据我市目前风险等级,中小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武汉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李俊林表示,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园内不需要佩戴口罩。
李俊林说,学生返校后,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做好个人防护。
一是科学佩戴口罩
鉴于武汉市已经是低风险地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园内不需要佩戴口罩。在上学时,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者是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
二是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如门把手、扶手等。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三是保持手卫生
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都要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上下学坐交通工具
要戴口罩
李俊林称,在上、下学或校园期间,教职工和学生以下四种情况需佩戴口罩。
1. 学生在上下学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要戴口罩。
2. 学校入口处,承担体温监测的工作人员需要戴口罩。
3. 学校值守人员、保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全程应戴口罩。
4. 学生或教职员工在入校前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
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
非必要不组织
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池富介绍,各校将制定线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教学三类教学预案,一旦出现风险等级变化或突发情况,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序转换、无缝对接。
武汉各中小学、幼儿园将坚持、完善“日报告”“零报告”、晨午晚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康状况台账,防止带病返校。
1. 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返校时,须向学校提供一周内的核酸检测报告。
2. 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得返校。
3. 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需要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4. 从严控制各类聚集性活动,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
有发热干咳等症状
应及时报告
李俊林提醒,如果教职员工或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学生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应当及时告知医务室。
李俊林表示,出现上述症状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未设置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联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处置。
此外,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应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
学校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要查验由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王池富介绍,每所学校都将配有经过培训的专门防疫人员,有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支持,畅通学校与辖区定点医院24小时联络机制和在校学生急诊绿色通道。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将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告,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和消毒等工作。